六十六 众正盈朝、群贤毕至 (第2/2页)
还有一些士人为了活命,为了保住家业,不得不选择与宦官苟合。
比如被称为“王佐之才”的荀彧,就在尚且不懂事的时候被父亲安排了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,成为了宦官的女婿,以此帮助荀氏逃过一劫。
弘农杨氏则“曲线救国”,杨赐让儿子杨彪迎娶了袁氏女,通过袁氏家族的关系稳住了宦官,幸免于难。
一时间,士林风声鹤唳、人头滚滚,士人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基础都被严重削弱。
而袁氏家族则超脱事外,没有参与进去,成功在漩涡之中保全自身。
但是出于同为士人的同理心,以及为自己家族的声誉、未来考虑,袁逢、袁隗也在暗中行动。
他们帮助颍川、汝南一带的士人家族避难,帮助年轻人、年少者远逃四方。
在行动当中,袁逢为袁树的未来考量,觉得可以提前为袁树牵线搭桥认识一些未来的大家族话事人,帮助他们建立关系、以后好互相扶持。
于是他最初建议将有党人存在的、朝不保夕的各大家族将一批族内年少者暗中送到袁树那边去,一边避风头,一边也能学到一些东西。
袁树在关西之地很有名望,且继承马融的学术地位之后,颇有能量,还为朝廷立下军功,有自保能力,一定能保证各家子弟的安全。
这一建议得到了一些家族掌舵者的响应。
这些家族内部进行商议之后,觉得袁逢的建议有价值,虽然不晓得袁氏家族下一代掌门人到底是袁基还是袁树,但是袁逢能这样提议,显然是对袁树有更多的期待。
于是他们选了一批子弟送往右扶风茂陵,依靠袁氏力量避风头的同时,也是想着能让子弟和袁氏麒麟儿多有交流,对未来的仕途有好处。
这一合作达成之后,又有人向袁逢建议,是否可以利用袁树年纪小、不会引起宦官关注的特性将一些党人藏匿到袁树那边去?
袁逢一开始是拒绝的。
但是后来袁隗与他商谈,觉得这样做对袁树虽然有很大的风险,但是也有极大的好处,属于风险和机遇并存。
袁隗已经知道袁逢有为袁树的未来做考虑,便提出了这一想法,认为只要这样做,不管坚持多久,都能极大的提升袁树在士人当中的声望。
袁树并非池中物,他是要自立学派做一代宗师的大人物。
所以,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汝南袁氏的承认,也需要天下士人的承认,才能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,而现在得到天下士人承认的机会就在眼前,为何不搏一搏?
袁逢心疼儿子,不想让袁树身陷险境。
袁隗则表示,他们兄弟都在雒阳为官,手握庞大的政治资源,就算有危险,也有能力保袁树的安全。
思来想去,袁逢向袁树提出建议,想问问袁树自己的看法。
如果袁树不愿意,那他决不强迫,就当没这回事发生。
袁树当时也有点犹豫,召集卢植和十三太保等心腹进行商议,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了一天一夜,但始终无法下定决心。
卢植和十三太保中的大多数都认为这个行动太过危险,稍有不慎,大家都要面临灭顶之灾。
“党人固然可敬,但是宦官追杀猛烈,穷追不舍,大有破家灭族的架势,一人事小,万人事大,袁君,一心会、良庄数万人的性命都在其中啊!”
只有魏甲、张捷等少数人觉得袁树应该接受袁逢的建议,魏甲还对袁树说了一番话。
“宦官只是一时强势,他们大多出身卑贱,就好象没有根基的浮萍,风一吹、水一流,就会随之摆动,党人一时落难,却是根基深厚、枝繁叶茂,没有极大的力气,不能动摇。
当初,秦穆公眼光长远,出动大量物资支援晋国度过天灾,体现大国担当,而晋献公却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支援对其有恩的秦国,坐视秦国陷于灾荒之中而无动于衷,大失人心。
最后韩原一战,晋献公战败,连自己人都不愿意救他,任由他沦为秦国的俘虏,一国国君,失去人望民心到了这个地步,如何不是他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追求所造成的呢?”
魏甲的意思很明确了。
帮助党人,一时危险。
但是把眼光放长远一点。
帮助党人避难带来的好处会让袁树以及整个一心会、包括他的袁氏心学都深受裨益。
救命之恩在前,这些受到恩惠的人要是对袁树今后发扬心学的行动横加指责,则会背上忘恩负义的骂名。
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,是非常致命的。
而这对于袁树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。
袁树有鉴于此,被魏甲说动。
于是他力排众议,支持魏甲的意见,回复袁逢,让袁逢把那些烫手山芋送来,他会妥善安置,力保党人无忧。
从那一刻开始,袁树就有了被宦官发现、针对的心理预期。
他相信袁逢和袁隗也有,并且有信心能够兜底,让宦官不至于和袁树玩真的。
所以这一波冲着右扶风来的冲击到底能不能真的打击到自己,在袁逢那边的消息抵达之前,袁树都持怀疑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