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乘妙法莲华经 > 第80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80集《妙法莲华经》

第80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
看最后的开权显实。
  
  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
  
 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
  
 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
  
  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
  
 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
  
  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
  
  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
  
  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
  
 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
  
  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
  
  那么施设方便,大家进入方便暂时地安住以后,“既知到涅槃,皆得阿罗汉”,大家都成就阿罗汉,开始了脱生死了。佛陀这个时候集合大众说,我前面跟你讲的是方便,佛法的真实目的还是要无所得的,你们要再一次地把涅槃舍掉。说真实法。前面只是诸佛的方便力,于一佛乘而说三乘法。其实十方佛土中,只有一乘法。在凡夫来说只有一件事情,就是回归清净心。你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相状都要舍离,快乐的相状、涅槃的相状、菩萨功德相状,其实都要舍离的。因为,成佛之道一开始是离一切相,只有到初地以后,你的相状才可以受用。
  
  但是,这个地方就必须要有方便,所以佛陀讲出三乘的法门,“唯有一佛乘,息处故说二”,才说二乘。“今为汝说实,汝所得非灭。”你们今天在偏空涅槃当中,不是真正的灭度,是暂时休息的。你要能够为一心三观的智慧,再继续发起大精进、大勇猛,直到什么时候的相状是可以让你依靠的呢?汝等证一切智,一切智当然就是般若德;“十力等佛法”,解脱德,你有各种自在的解脱;具足三十二相,法身德——乃是真实灭度。
  
  说我现在所有的相状都不能碰,那什么时候相状可以受用呢?初地以后。初地之前的相状,叫做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你初地以后,从真如所显现的任何的相状,那你的这个相状都是般若、解脱、法身。同样的相状,一个从业力而生,一个从真如而起。
  
  这才是真实的灭度。
  
  “诸佛之导师,为息说涅槃。既知是息已,引入于佛慧。”三世诸佛作为一切众生的导师,引导大家成佛,为了让大家暂时休息,而说是空性的涅槃。等到大家休息以后,才慢慢地趋向于中道的佛慧。
  
  到这里,佛陀整个“三周说法”——说法这一块就圆满了。
  
  这个成佛之道的确非同小可。你如果要追求快乐,希望做个大国王,你就不需要学那么多东西了,因为那个时间很短。你来生要变成大国王、大富长者,你今生就可以完成,不需要太多方便。
  
  但是成佛之道既遥远又危险,所以你这个方法就很重要。学佛绝对不是说,喔,你今天发了心,然后就是我们常说的话,老实念佛,老实修行。我们把老实这两个字有点错解了,好像是你什么都不学无知。佛法是要把整个道路弄清楚了才能够往前走的。
  
  所以我们学《法华经》最大好处就是,你知道什么叫做权实二法的操作。没有学《法华经》之前,你可能只知道权法的操作,不知道实法。或者你看禅宗的公案,知道,哦,法法消归心性,只知实法不知权法。所以你学过《法华经》以后你知道,哦,这个修行,你要有长远的布局,究竟目标;也要有短线的布局,权法,让你暂时安稳。
  
  净土宗就是这样来的。就是说,我权法修净土,先离开生死轮回;然后实法呢,我内观真如,安住真如本性,启动我的自性功德力——内观真如,外修三乘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,你学完《法华经》以后,就算佛陀没有出世,对你来说就等同于佛陀出世,因为佛陀出世跟你讲的道理,也是这个道理。就是你修行有短期目标,有长期目标。短期目标针对的是生死问题,长期目标是无上菩提的问题,就两个问题。
  
  当然,这个地方就牵涉到比例。说那我到底权法的比例是多少?那就看你的根机了。有些人理观强,事修弱,他可能就喜欢实法多一点,权法少一点;有些人喜欢行门功课,那么你就权法多一点,理观少一点。但是权实二法缺一不可,缺少一个,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成佛之道了。这就是权实二法的操作。
  
  我们看附表,我们把三周说法做一个总结。附表第二十三,就是补充讲表第四十页。蕅益大师在佛陀讲完三周说法以后,他做了一个表,把前面的三周说法,讲到权实的关系,做一个汇整。说本经迹门有五处“开三显一”,开三乘会归到一佛乘的真如。
  
  先看第一段,方便品。
  
  一、方便品,约教开三显一。文云“如来但以一佛乘故,为众说法,无有余乘,若二若三”也。
  
  是直接用教法。对利根人,你不用讲太多譬喻,也不要讲因缘,你只要告诉我,“如来但以一佛乘故,为众说法,无有余乘,若二若三也”。就是,其实只有一佛乘是真实的,所有的修行只有一件事情,就是把你的自性功德开显出来。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,这些二乘、三乘都只是一个过程。利根人,你把道理讲清楚了,他就知道,原来这个法门是让你借用的,借假修真用的。所以他借而不住,他修法但是不会落入法执。这个利根人,你把教法讲清楚就可以了。这个就是度利根人。
  
  我们看第二个,譬喻品。
  
  二、譬喻品,约行开三显一。车是运义,运则譬行。文云“各乘大车,游于四方,嬉戏快乐”也。
  
  那么中根人说,您讲这个十方世界中只有成佛之道,没有所谓的安乐道、解脱道、菩提道,这个都是暂时的休息站。您讲这个太玄了,您能不能用一个譬喻呢?用生活的譬喻。佛陀说,譬如说这个三界起火了,大家要出离火宅,那各有各的选择。有些人喜欢坐羊车,有些人就喜欢鹿车,有些人喜欢牛车。那没关系,佛陀于一佛乘说三,各取所需,你喜欢什么车你就上什么车,重点是你能够离开三界。离开三界以后,自然佛陀给你大白牛车。就是三界内是一套修行,三界以外又是另外一套修行。
  
  所以等到你出离三界以后,“各乘大车,游于四方,嬉戏快乐也”。你出了三界,你要怎么做都对。你初地以后顺逆皆方便,你示现杀盗淫妄都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。因为你所有的相状都是跟真如相应,所以你是既般若又解脱又法身,你根本就没有业力的问题了。
  
  所以这个涅槃就是说,你在三界火宅之内,跟离开火宅之外修行当然不同,因为你在火宅之内叫做三车,离开火宅以外叫做大白牛车,当然不同。因为你的环境不同,你出来外面那是一片草坪,在里面是充满了大火。那当然,环境不同,修行就不同。你用譬喻,中根人就了解了。
  
  我们看三,信解品。
  
  三、信解品,约人开三显一。结会作人即长者子。文云“我等昔来真是佛子”也。
  
  是声闻弟子在听完理解以后讲出自己的体验。这是以他自己这个人来作体验。他的结论是说:作人即是长者子。这个打工的扫厕所的穷子,其实本来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。因为这些人早期在大通智胜佛讲《法华经》的时候,就已经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了,他的知见跟佛是没有异同,他是生在佛家,作为长子。佛陀虽然在声闻法权法里面没有明说,但其实他们已经体验到,哦,原来这个打工的穷子就是长者子,所以他们说“我等昔来真是佛子”。
  
  诸位!你想想看,如果你是大富长者,你会把一个跟你完全没有亲属关系的人拉到你家打工吗?不可能。你顶多就是让他到你的工厂去打工。所以,这个大富长者把他引到家里面来,这个意思很清楚了,就是准备要把家业交给他了。佛陀很早就知道,这个人是以前我在大通智胜佛座下为十六沙弥的时候所度化的弟子,后来流浪生死,现在被我找到了,所以,作人即是长者子。这个是声闻弟子的理解,佛陀也同意。
  
  看第四,药草喻品。
  
  四、药草喻品,约“差别无差别”明权实。若知三草二木之机各异,即知权,知同依实际理地所生,即知实。差而无差,无差而差,令知此义耳。
  
  佛陀最后在譬喻说的时候讲到。是讲什么呢?讲到五乘法门之间的差别跟无差别,来说明权实的相互关系。说三草二木的根机是不同的。你看,同样的雨水,同样的学佛,你也学佛,他也学佛,为什么有些人后来变成菩萨、有些人变成人天、有些人变成二乘人呢?这跟佛陀没有关系。雨水是平等的,但是你过去的根机不同。你是树,你吸收的水就多,你看道理就看得比较深;你是草,你自然吸收的水就少。所以,从因缘果报来说,那就是各生各的。但是,如果从真如本性来看,大家都依止真如本性,那所依的真如本性是一。所以,你要是说会归一心,那就是差即无差;如果讲落入因缘,那无差成差。从这个地方你可以看出,一心跟五乘法门是权实的关系。讲到差别跟无差别的情况。
  
  我们看第五个,这次讲的。
  
  五、化城喻品,约“理”开三显一。宝所化城,是大小两理。破除二乘权理,显如来真实一理也。
  
  是约所证的真理来开三显一。宝所跟化城分别是是大乘和小乘的真理。理论上,成佛是要修一心三观的,要即空即假即中的,但是我问你一个问题,凡夫谁能够直接入一心三观?凡夫有所得,你要么离相,你要么就是即一切法,你不可能把这两个放在一起。又要离相又要即一切法,全世界的凡夫没有人做得到。那怎么办呢?你宁可先修空。
  
  所以蕅益大师很清楚地说:一心三观,必以空观为初门。因为很简单,你只要修假观,相状很容易触动你的攀缘心,我们无量劫来就是在相状当中打滚,对相状我们太熟了。所以你不要去碰这个熟境界。就是说,你倒不如把涅槃当作第一个阶段,就是先以空性来引导你,这是对的。你先不要说成佛,你先解决生死问题,这是现实问题。
  
  解决生死问题,我们前面说过,整个火宅只有一道门,就是我空。所以,你菩萨如果修太多假观的后果,好处是,你修假观你就广结善缘,你很多的方便,你修很大的福报力。但是你什么时候了生死?你就把这个了生死的时间拉太长,这个风险太高了。
  
  所以化城是空性,这是对的。就是说,你第一个目标先达到涅槃寂静,第二个才是进入中道的实相。就是说,即空即假即中,以空性(就是我们说的清净心)为下手,这是对的。破除二乘的权理,显如来真实之理。等到你了生死以后,再把空性的涅槃这种法执假相灭掉,回归到一心真如。这是两阶段的修行,先从假入空,最后再从空出假。
  
  这段是把前面整个三周说法的权实关系做一个总结。
  
  所以,《法华经》很清楚地说明了一种莲花式的修学。我们看莲花的成长,它必须要有外在的莲花——权法;它必须要有里面的莲子当实法。就是说,你要有事修来让你不断地进步,灭恶生善;你要有理观,让你安住真如,就是你同时要跟佛陀站在同一个真如本性。你一方面要安住佛家,一方面要面对现实。你入理观的时候叫做离一切相,“自知我是未成之佛,诸佛是已成之佛,其体无别”;但是你从真如出来的时候,请你面对生死,面对现实:你是一个生死业障凡夫,该拜忏拜忏,该持戒持戒。
  
  所以这个地方不冲突的。你入理观的时候,你跟诸佛是同一个平等的真如,你是如,佛也是如,一如无二如。但是从理观出来的时候,事修该怎么做就怎么做。这个地方就是莲花要照顾,莲子也要照顾,这就是所谓的权实不二。
  
  这整个权实的关系,我们到此就作了一个说明。下一堂课我们再讲授记。其实整个《法华经》中“佛陀的智慧”——理论部分都讲完了。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