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“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”,只有受持《法华经》,你才有资格讲这句话。你不能说我修布施,我修因缘所生法,我也是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,没有这件事情。你是修因缘所生法,它有一定的成熟时间,它不能讲当下。能够讲当下的就是,你内心要直观真如,才可以当下。就是你已经成就佛的少分功德了,那“须臾闻之,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。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这个只有《法华经》做得到,就当下相应,当下就成就佛陀的功德善根。
这就是把五种法师的受持方法跟功德,佛陀作一个说明。
庚二、重颂分三:辛一、奖励自行利他;辛二、重颂别总二义;辛三、结叹经最第一
重颂当中有三段。
辛一、奖励自行利他
尔时,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
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
第一段,佛陀先赞叹人,受持五种法师的人。“若欲住佛道”,说一个人能够安住无上菩提,不退转了,而且未来“成就自然智”,就是一心三观的智慧,应该怎么样呢?“常当勤供养,受持法华者。”我们说过供养的目的,不是说你今天是去供养这个人修福,其实重点在于对法的皈依了。透过供养来修皈依,你就能够成就自然智,就能够安住于佛道。这是第一个,赞叹人。
看第二段,赞叹法。
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
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
如果我们想快速地成就“一切种智慧”(一切种智就是中道智慧,就是一心三观,即空即假即中。一切智,你要讲一切智就是空观智慧;道种智,就是因缘观了,就假观了,就十法界因缘果报;一切种智那是完全具足了一心三观了,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智慧,权实不二),那么应该怎么做呢?要快速成就中道智慧,怎么办呢?“当受持是经,并供养持者。”就是前面说的,你要能够作五种法的修学,又供养《法华经》,就是理观、事修都要具足。
这个地方特别强调安住佛道。佛道修学最难的就是退转的问题了。我们一般人对佛道的修学,很多人从事修,从事相着手,但事修很容易退转。你看有些同修他开始学佛,他的因地是缘事相而发心的:欸,我看到了三宝的庄严,开始学佛。结果呢?结果有一天他看到了三宝不庄严了,他就退转了。因事而起,因事而灭。欸,我看到众生可怜,我发菩提心了。结果再以后,他看到众生不是可怜,是可恶,众生不再可怜了,他就退失菩提心了。所以我们很多人的因地发心不正以后,他不但是果报小,自我设限,他还很容易退,因为你是因事而起,而这个事相是变化的。但是你依止真如本性,你永远不会退,因为跟外面因缘都没关系了,这个称性而起的佛道,是容易安住不退的。这佛陀赞叹有不退转的功德。
辛二、重颂别总二义分二:壬一、颂别明;壬二、颂总明
我们看辛二的“重颂别总二义”,把这个别相的五种法师跟总相的顺逆罪福作一个重颂。
壬一、颂别明分二:癸一、颂现世;癸二、颂来世
重颂当中,我们先看第一段的“颂别明”。
癸一、颂现世
别明当中,颂现世。
若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
当知佛所使愍念诸众生
这个地方先重颂下品法师。一个人能够受持《法华经》,做少分的解释。这个人虽然他少分解释,他也是佛陀的使者,成就佛陀的事业。从佛世的角度,他是大悲愿力而受生在这个五浊恶世当中,这是第一个,下品法师。
看上品。
诸有能受持妙法华经者
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
当知如是人自在所欲生
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
应以天华香及天宝衣服
天上妙宝聚供养说法者
若有能够广泛受持《法华经》的人,那么这个人在佛世的时候就不简单了,他是“舍于清净土,愍众故生此”。他有能力去带业往生,因为他圆伏五住嘛。他已经调伏烦恼,所以他是有能力往生到十方清净土去的,但是他以大悲心而降生在这个末世当中。这个人是“自在所欲生”,他有这个自在能力往生十方净土,但是以大悲心生长在五浊恶世,来广说无上法。所以应该怎么办呢?“应以天华香,及天宝衣服,天上妙宝聚,供养说法者。”
其实我们一再强调,供养的本身重点不在物质,而在修你的恭敬心,你跟法结善缘。这个地方我解释一下。
恭敬心,我们一般人的恭敬心都是约外相安立的,心外求法。这个地方有问题,尤其是末法时代。末法时代,我们会遇到一个共同的困难。
我们过去有善根,但是你不能完全靠你过去的善根,内因力还要外缘力。外缘就是三宝的激发、三宝的启发。但是到了末法时代,三宝已经不像正法这么庄严了,受持佛法的法师,绝大部分都是生死凡夫。正法时代的法身菩萨那是功德庄严,所以他容易让你生恭敬心。
那么末法时代的问题就会怎么样?恶性循环。我们因为过去的懈怠、放逸,所以招感生在末法时代。生长在末法时代,我们看到的三宝又不足以让人产生恭敬心;你没有恭敬心,你又学不好,又变来生更厉害地堕落;堕落以后你遇到的三宝就更不庄严。那么就辗转地堕落下去了,你就没完没了了。就是你一次失误以后,你没有好好学就堕落到末法时代;在末法时代你就更难学,因为你遇到的三宝更不庄严。然后你就一代一代地堕落下去。
所以大智慧的佛陀为了阻止这件事情,就是从现在开始,你不管这个法师怎么样,如果他这法是对的,对你有帮助,你就怎么样?以无上的东西去供养他。不是说一定要怎么样,就是表达你的恭敬心。重点是,你不能落入因缘的辗转相续当中。
忏公师父以前在开示的时候讲一句话,我永远记得。他说,我们一个凡夫对法师怎么看待?老人家是在斋堂开示的,我刚好有幸在坐。他说你应该把他当作病人跟医生的转想。比方说你有心脏病,你找心脏科的医生,这个医生开药给你吃。他开的药是正确的,你吃了以后会好。那你作为一个病人,你会不会在乎说,哦,不行,这个医生也有心脏病,他的药我不能吃?你会这样做吗?你不会,对不对?
忏公师父讲这个譬喻的意思就是说,你不要管法师有没有病,他的药能让你治好,你就吃嘛。是吧?我觉得他这个譬喻非常好,你觉得呢?就是说,你一定要让所有的庄严在三宝现前,那你有本事,你为什么不生长在正法时代?就是你有这个共业,所以你落入到末法时代。当然我们现在的末法时代还没有那么严重,但是再过几代以后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,他就很可能会落入怎么样?你前生没有修好,所以来到末法时代;在末法时代你更难修,你又提不起恭敬心;没有恭敬心,你这个法就修不起来,然后你来生又堕落到更糟糕的地方。
所以佛陀为了阻止这个恶因缘的相续,佛陀告诉你,“供养说法者”。就是你身上只有一个苹果,没关系,就拿个苹果供养法师。重点不是你供养什么,重点是你培养你的恭敬心。就是你过去因为你的业力,所以你循业发现,招感到一个不庄严的三宝,你要自我反省。这是这个意思。
癸二、颂来世
来世也是分成上品跟下品。先看上品法师。
吾灭后恶世能持是经者
当合掌礼敬如供养世尊
上馔众甘美及种种衣服
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
佛陀讲到,五浊恶世的时候,有人能够广泛地受持、演说《法华经》,也是一样,应当合掌恭敬,就像供养世尊一样,用上好的饮食、衣服来供养这位法师。那重点在下面这句话——“冀得须臾闻”,你要向他请法,你能够一念地相应,你就栽培了清净的大乘的善根。这是上品法师。
看下品法师。
若能于后世受持是经者
我遣在人中行于如来事
到了末法时代,你的同参道友跟你讲《法华经》的思想,说因缘观跟真如观的关系,怎么样能够会权入实,你可不能掉以轻心,这个人就等于是佛陀派遣在人中行如来事业之人,因为他等于是跟佛陀扮演的角色完全一样。
所以这个地方重点就是告诉我们,末法时代,你要受益,你不管别人怎么样,你自己先修皈依,保持恭敬心,因为这样子你才能够受益。
壬二、颂总明
前面是讲差别相,上品法师、下品法师,佛世、佛灭。这以下就讲,不管是什么因缘,你在正法也好,末法也好,毁谤就是有过失,赞叹就是有功德,这跟什么时空环境没有关系的。
看总明,看第一段。
若于一劫中常怀不善心
作色而骂佛获无量重罪
其有读诵持是法华经者
须臾加恶言其罪复过彼
这一段是说明逆之得罪。就是有一个人在一劫这么长的时间,怀有不善心,用瞋心、慢心等等,而且现出恶相、不恭敬的相状,来骂詈、毁谤佛陀,那当然这个人获罪无量。佛陀是最殊胜的福田,这个田里面,你栽培少数的种子,就长出太多的水果。如果对比来说,假设有人受持、读诵《法华经》,你去用恶口毁谤他,那这样子,“其罪复过彼”。因为你断送他未来成佛的种子,断佛种。严格来说,你会让未来少一尊应身佛出现,断佛种。第二个,这尊佛如果出现了,他会演说很多的法,所以你毁谤《法华经》断佛种,对未来就等于断法种,因为所有的法都是要有佛陀出世。没有佛法的滋润,很多人就不能成就圣道,你也断僧种。所以你毁谤《法华经》,断三宝种,就是这个原因。
就是所有的凡夫一开始成佛,都是要会权入实。这是唯一的一个关键的坎,要迈过去。结果他要迈过去的时候,你这么一毁谤,他退转了,世间上就少一尊佛了。那么他未来本来是可以成佛的,结果你这么一弄,他没有成佛,他未来的法宝、僧宝,都在这一瞬间完全破坏了,所以“其罪复过彼”。
我们看顺之得福。
有人求佛道而于一劫中
合掌在我前以无数偈赞
由是赞佛故得无量功德
叹美持经者其福复过彼
于八十亿劫以最妙色声
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
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
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
这段经文讲到顺之得福。有人受持《法华经》,我们随喜赞叹,成就广大的福德。如果有人一心一意地求佛道,而且在一劫当中,合掌在我面前,用无数的美妙的偈颂赞叹佛陀,赞叹佛陀那当然得无量功德了。但是反过来,如果一个受持这部经的生死凡夫,你能够赞叹随喜他,你的福德超过赞美佛陀。比方说,有人于八十亿劫的时间,用最美妙的音声,还有各种的五尘来供养这个五种法师、持经者,供养以后又跟他听法、求法,须臾听到《法华经》,一念的相应,那么“我今获大利”。
这个地方佛陀意思就是说,凡夫众生应该怎么做?互相地赞叹。你赞叹我,你今天来听课了,不错!你赞叹他,他赞叹你。你们彼此赞叹,很简单,彼此增上,你也修福我也修福。我鼓励到你,我修到福报;你也鼓励到他,他也修到福报。就是这个意思,互相赞叹。因为凡夫的善根是很脆弱的,你可能一句话就伤害到他的善根,所以佛陀必须在因地的时候要划出一个界线,来保护凡夫的菩提善根。
辛三、结叹经最第一
佛陀讲完前面的受持五种法师,做个总结。
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
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
讲完五种法师以后,佛陀总结说,药王!我现在郑重地告诉你,我所说的一切经典,包括五时,华严时、阿含时、方等时、般若时、法华时,这五时的说法当中,《法华经》是最为殊胜的。
《法华经》的殊胜,来自于一种绝待论妙。绝待的意思就是平等。我们说过,《华严经》的殊胜是相待论妙,强调差别。就是《华严经》好不好?当然好!“譬如日出,先照高山”,怎么不好呢?它是整个山的顶尖人物,那是精英分子才有办法修《华严经》。但是问题在哪里呢?你没办法修。对凡夫来说,妙法还要契机。就是说《华严经》再怎么好,你没分。你有本事修《华严经》的六度吗?《华严经》的六度是一为无量、无量为一,那要事事无碍、互含互摄。他修布施,他同时具足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他持戒同样具足。他修一个法同时具足六度的功德,我们做不到。所以《华严经》的妙,它还是有差别相的。
《法华经》的妙,来自于因地的真如本性。你只要肯努力,你一定做得到。你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,你一定做得到。因为是每一个人都有,不管你烦恼多重,不管你业障多深,你只要能够透过正确的方法去内观,你就能够用你的真如宝,摩尼宝珠,做你生命的突破。所以它的妙来自于怎么样?平等。所以这个地方是这个意思,“法华最第一”,是约凡夫来说。
我最后讲一个小故事,作一个总结。
这故事是来自于蕅益大师的开示当中。蕅益大师说,过去有一个做买卖的生意人,这个人他怎么做买卖?他透过送钱给政府官员做贿赂,所以得到很多的生意,就赚了很多钱。几年后接受他贿赂的这个官员被调走了,来了一个新的官员。这个官员很正派,他不接受贿赂的。这个商人想,糟糕了!我过去所造的罪业恐怕会被他发觉。所以他赶紧就把这个买卖不做了,就跑到山上去了。他跑到一个寺庙里面去,跟这个住持说,我要受三皈五戒,做一个净人,就在寺庙住下来了。住下来以后,他就帮忙整理大殿,做清洁工作。做完清洁他也拿一串念珠,就在外面里面走来走去。
经过几年以后,有一天有一个居士遇到他就说,欸,看你很有修行,你在寺庙住这么久,还拿一串念珠。我妈妈生病了,你可不可以加持一点香灰,给我妈妈吃?这个人就动了慈悲心,他就拿这个香灰就念几句佛号,就给他带回去了。欸,果然一吃就好了。好了以后,这件事就传开了。哦,那些信徒都说这个人不错,有修行。大家就一传十,十传百,就很多人来跟他求香灰。他果然是这样,念几句佛号,这个香灰就有效果。
后来这个人就想,我不是真正在修行的,我是为了避祸躲到寺庙里面来。那如果我真正修行会怎么样呢?就开始收心了,就真正地去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真正在心地法门下功夫了,真正地念佛了。念佛以后,过去的一些居士也来请他问些事情,处理事情,从此以后全部都不准了,都没有效果。没效果,他就纳闷了:为什么我真正修行,反而没有加持效果了?
他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,就有人告诉他说,以前你是修福报,你没有真正修行,你靠福德力在加持别人,所以你招感了一些一般的鬼神帮你做这件事情。你现在专心地摄心用功,你生起道心了,你招感的是正派的护法神。我们护法神才不替你做这些事情!所以他以后就没有效果了。
诸位!你现在知道善业跟善根的差别。所以,你修行,如果你要很有感应,你就是追求善业,你就是小草。你看,小草的效果特别快。一根草,下一场雨,三五天就长大了。但是你作为一个大树,你愿意学《法华经》栽培善根,做长远布局,你变成一个几百年的大树。就是说,你学《法华经》要有一个概念,你眼光要放远。你如果是重视人世间的枝枝末末,你这《法华经》很难修好,就是你变成在修善业。善业很快,你看初学者,你有没有觉得初学者感应特别快?他一学佛,哇!因缘就变了。小草是很容易看得到成长的,但你真正地回归到真如本性的时候,你变成大树。变成大树成长的速度就慢了。
所以,这个地方我们要慢慢知道,你受持《法华经》,你今天是为了成就佛道,你是变成一棵大树,你不是追求那些感应神通的小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