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集《妙法莲华经》 (第2/2页)
得到禅定的人,他欲界贪瞋的烦恼得到一定的调伏,所以这个人就好像怎么样呢?他这个身体是藏在山上的孔穴,这个火要烧他就不容易了。后面说,其实孔穴之火就是烟熏,色界那个躁动不安的相状跟寿命短暂的相貌得到了一定的缓和,没有火焰,只见到烟熏。但是,“毘舍阇鬼,亦住其中”,这个问题来了。外道的禅定只能够暂时调伏欲界的贪瞋烦恼,但是他的我执、我见一点都没改变,这个我见的思想,就在那一个禅定的明了寂静的心中原封不动地存在。
古德对于禅定所产生的调伏,讲一句话说“如石压草”。一大片的草,他不去拔那个草的根,他就拿一些小石头把它给盖住;你看不到草,其实草一根都没少。斩草不除根,春风吹又生。其实我们净土宗很多人也是喜欢如石压草,有定无慧。你看净土宗很多人修行的时候起烦恼,就念佛,用念佛去压它。当然有时候压得住,有时候压不住,但是至少会产生调伏。但这种调伏是不正确的调伏,这种调伏叫做“缘缺不生”,就是你只是转移目标。烦恼的根源来自于你要掌控,你要去掌控人、事、地、物。所以,正确的做法,你要把那个草根给拔掉。你不修我空观,你就用佛号去压烦恼,等到临命终的时候,你压不住了。
所以你看蕅益大师修“观法无我”,他修我空的时候说:“外道枉纠缠,盲无慧眼。”就是说外道用禅定创造一个涅槃寂静的假相,只是个假相,但是他没有拔掉那个草的根,烦恼的根源。那个躁动的根源就是我执,所以用禅定是不对的。这个毘舍阇鬼,就是他无量无边的寂静的心中,那个自我意识是活在里面,它随时会爆发出来。
卯二、明火起之由
看卯二的“明火起之由”。
禅定的人怎么就起火呢?看经文。
薄福德故为火所逼
共相残害饮血噉肉
色界的天人比我们欲界好一点。我们是在火中取乐,色界天人看不上三界的快乐,他用禅定来灭火。但是“薄福德故”,这个薄福德故,蕅益大师解释说,因为你没有得到出世的智慧,你只有禅定。禅定当然是一个福德,禅定在所有的福德里面算是最高的福德,它比五戒、十善还高,但是禅定没有我空的加持,这个就是“薄福德故”。这个福德不是真福德,是薄福德,所以这种薄福德是不能够避免三界之火的逼迫。
当然,色界的火烧得比较厉害,它还是逼迫。它是怎么引起的呢?
第一个,“共相残害”。古德解释说,色界天人有色身,但是他没有男女相,就像一个年轻的童子。他有时候入定,入定的时候是大家相安无事,你也入定,他也入定。但他要从禅定出来的时候,我看不上你,你也看不上我,彼此间就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,就产生斗诤。就是我思想跟你不一样,你思想跟我不一样,两个互相斗诤。这是第一个,色界起火的原因,彼此间因为知见的问题产生残害。
第二个,“饮血噉肉”。色界天人一旦入了禅定以后,他的内心执着三昧中的寂静。执着那种寂静相叫做饮血,贪爱享受三昧中的那种快乐相叫做噉肉。所以他基本上还是有贪烦恼,只是他贪的不是世间的五欲,而是三昧中的寂静跟快乐,这也是一种贪。这就是为什么他还有躁动相,他不能悟入不生灭性,是因为共相残害、饮血噉肉这两个问题。
卯三、明被烧之相
看经文。
野干之属并已前死
诸大恶兽竞来食噉
臭烟熢勃四面充塞
那么他被烧以后出现什么情况呢?
“野干之属,并已前死。”野干,包括野狗,这个是欲界的贪烦恼。欲界贪烦恼是很粗重的,因为他追求财色名,这是很粗重的。色界的天人因为有禅定的力量,他把这种对欲界的贪爱已经完全调伏了,但是他又出现另外一个野兽,“诸大恶兽,竞来食噉”,他产生一种色界的贪爱,而且互相地食噉。
我们做一个说明,什么叫互相食噉。比方说初禅的天人,离生喜乐地。每一个人从欲界离开到色界以后,他对他的禅定的快乐是非常满意的,因为他觉得离开了三界的粗苦障,他得到一种初禅的净妙离,特别的清净、微妙、解脱。但是,有为快乐,常则生厌。他享受初禅的快乐久了以后,就讨厌这种初禅,这快乐里面他觉得还有躁动。还有躁动他就怎么样呢?他就加强禅定,从离生喜乐地生到定生喜乐地,所以他就出现了对二禅快乐的贪爱。二禅贪爱的快乐是一种野兽,就把前面对初禅快乐的贪爱给吃掉了,他看不上初禅的快乐。定生喜乐地时间长了以后,他又常则生厌,他觉得这个喜跟乐,喜是比较躁动,破坏我的寂静,我不喜欢它。他就诃责这个喜,这个喜是不净的、是苦的,是粗苦障。我们一切唯心造,你老是诃责它、讨厌它,这个东西跟你因缘就会消失掉,它就跟你没缘了,所以他就从定生喜乐地提升到离喜妙乐地,他没有喜,只有乐。离喜妙乐地的时候,他这个对三禅贪爱的野兽就把对二禅贪爱的野兽给吃掉。如是辗转,他就是用后面的贪爱来吃掉前面的贪爱,就是“诸大恶兽,竞来食噉”。
他那个火烧当然好一点,叫做“臭烟熢勃”。这个色界,因为他躲在禅定的山洞,所以他只有烟熏。因为火在外面烧,他有山洞保护,有禅定保护。这个烟熏是在四面,是在身、受、心、法受到烟熏。
也就是说,基本上,外道禅定就是有定无慧,所以他创造一个暂时寂静、安稳的相状,但是这里面的病根没有消掉。所以你看色界四禅的天人,如果他福报享尽来到人世间,刚开始好一点,他只要在人世间活久了,他过去没有生到四禅之前所有的邪见烦恼全部生起现行,原封不动。也就是说,这个人到了色界四禅,经过一万劫或者经过几劫的时间,回来的时候,他的烦恼跟邪见原封不动,一点都没少,只是用石头压了一下而已。问题就在这地方,就是不修我空的智慧,只修禅定。
寅三、颂穴外事喻无色界火起
卯一、明所烧之类
看经文。
蜈蚣蚰蜒毒蛇之类
为火所烧争走出穴
鸠槃荼鬼随取而食
无色界的天人对这个火的觉悟性更高,他的警觉性更高,他对寂静的要求也更高。他就观察这个色界说,你只修禅定是不够的,你看这色界,舍念清净地,他那个寂静的心中身心还是有生灭迁流,还是受到死亡的威胁,有一天还是要死掉。那怎么办呢?他就胡思乱想说,这个原因就是因为我有色身,我有色身我怎么弄都不对。因为色界还有清净微妙的色身,还有男子的那个童子相,所以他想办法要把色身给灭了。他怎么办呢?他修空无边处定。他就跑到山上最高的地方,每天就观察无边的虚空,取虚空之相。
诸位!我们佛法修空观,是一种空性的真理。它是一个真理,它不是一个相状。外道以为空是一个相状,他取那个虚空的相状,观察这个虚空就是我的色身,他不断地“是心作虚空,是心是虚空”,结果就把他的色身——业力所变现的色身给灭了。所以他没有业果色,他过去所造的业变成没有色身了。
但是五蕴,我们前面说过,五蕴是通十法界的,佛都还有五蕴,五蕴是不能断灭的,所以他一定要有一个色身。那怎么办呢?他只好变成定果色。这定果色就变来变去,他一下子把色身变成一个石头,有时变成一只小鸟,或者变成一棵树。所以他的色身怎么样?他不像业力所支持的一段的一段的色身,他那个色身是随他的心意的变化,这个就是无色界。其实他还是有色身,只是它不是业果色,叫定果色、定自在所生色。从四禅的禅定,再加上空掉他的业果色,就变成四空天。
四空天的天人能不能避免三界之火呢?我们看经文解释。
“蜈蚣蚰蜒,毒蛇之类,为火所烧,争走出穴。”蜈蚣蚰蜒是瞋烦恼,瞋恚的烦恼,当然也包括贪烦恼。贪瞋的烦恼,他在禅定——四禅当中虽然是舍念清净地,但是他还是感到这种火也是慢慢地在烟熏,所以他不高兴,他就“为火所烧”,为另外一把火烧。他就从山上的这种孔穴跑出来,住在虚空。
什么叫另一把火呢?就是无色界的贪爱。他觉得色身是不好的东西,所以他就诃责色界的这个色身,赞叹无边的虚空,所以他对无边的虚空产生贪爱。这个贪爱的烦恼就把过去的这个给取代了,乃至于“鸠槃荼鬼,随取而食”,他有这种各式各样的我见、见取见的烦恼,就把这些对色界的贪爱烦恼给逼出来,又吃掉了。也就是说,四空定,他透过色蕴的改造,把这种业果所变的固定的色身,透过禅定、透过观想,变成一种变化式的色身,一下子变这,一下子变那,就从业果色变成定自在所生色。但是,我见的颠倒,这种所有的问题的根源,也是没有消灭。
卯二、明被烧之相
看经文。
又诸饿鬼头上火燃
饥渴热恼周慞闷走
只要是有我见,他就必须被烧,所以“又诸饿鬼,头上火燃”。这个饿鬼指的是无色界。无色界因为只修禅定、没有智慧,缺乏涅槃的法食,所以他在四空定,从空无边处到识无边处、到无所有处、到非想非非想处定,老是觉得不能满足。一个人心外求法他不能满足。
直到他怎么样?“头上火燃。”他生到三界之顶,到了无色界的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,他还感到无常生灭之火在烧他,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矛盾,就是又饥渴又热恼。饥渴,没有我空的涅槃法食来滋养他;热恼,他还有微细的烦恼现行。所以他的内心叫做“周慞闷走”,周慞就是不安稳,但是他走的活动已经是属于闷,不是走得很快,他的流动性很薄弱。
这个“周慞闷走”,古德解释说,四空定,其实他的心流动性已经非常薄弱了,尤其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,他的心会落入一种周慞,矛盾。因为非想非非想处定,他有时候有想、有时候无想,有时候无想、有时候有想。
就是因为,他的禅定已经到了极限,就是有为禅定到极限了。但是,极限的东西不能永远维持,因为它不是一种真理相应而产生的禅定,是刻意的、有为的造作创造出一种禅定的假相。所以他禅定高深的时候他的心是无想的,他觉得还不错,他很满意;但是他禅定只要稍微退一点,从寂静退一点,他又变成有想。所以他就在快乐跟挫折当中,禅定高、禅定低,快乐跟挫折当中产生彷徨,就是“周慞闷走”。这是说明他一个内心的状态。
寅四、总结众难非一
看经文。
其宅如是甚可怖畏
毒害火灾众难非一
这段是总结前面的宅,包括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这三个界的众生,他的身心世界、他的起火情况虽然有轻重的差别,但是都是“甚可怖畏”,简单说都是不安稳的。那么什么叫不安稳呢?是“毒害火灾”。内有烦恼邪见的毒害,外有环境的逼迫跟死亡的威胁,所以内忧外患,“众难非一”。这个三界的火,为什么你的火跟我的火不一样呢?因为众生各打各的妄想,欲界有欲界的问题,色界有色界的问题,无色界有无色界的问题,每一个人各有各的问题。
这个地方,古德就说到这个“正知见”,我们说明一下。
你修行,你要知道因缘法。无论什么事情生起,它是“诸法因缘生”,你要知道它生起的原因,你才有办法产生一种“诸法因缘灭”。就是说,这把火是怎么烧起来的,你找不到原因,你就做做慈善事业,说我做慈善事业我心情好一点。但是这个东西是暂时的。你说我修禅定的时候这把火烧的少一点,也是暂时的。因为这把火并不是因为你不修善业、不修禅定所引起的,是因为我执引生的。
这个“正知见”就是说,我们修行要知道什么是正道、什么是助道。善法很重要,适当的苦行也有帮助,禅定、专注也很重要,但是它都是一个助行。一个人要能够把三界的业力调伏,特别是净土宗的。我们一再说明净土宗强调带业往生,但凭什么你的业可以带走?我们无始劫来不断地造生死业、造生死业,而你今生说走就走?它这个业力有个开关,就是放弃主宰。所以你看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,他对人事能够放弃主宰,这个三界的火一定是它的根被拔掉了,所以它只剩下火苗了,没有一种相续的力量。
就是说,你不能让这个火从今生烧到来生去。这个地方就是一个正知见的问题。修行最怕怎么样?就是你找不到问题在哪里,就盲修瞎炼。佛弟子最怕的就是浪费时间。你一辈子这边修修、那边修修,你根本不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里。就是你这个业力要怎么带走,你不知道,用佛号去压它、做慈善事业、修学禅定,都不是灭火之道。
三界之火,我们再讲一次,它什么都不怕,它就怕你修我空观,因为整个火的开关在这里。就是说,不管你以前做了什么,“众难非一”。这把火点燃,可能一开始是我见引起的,然后开始要攀缘、造业,反正烧到现在,“众难非一”。但是记住一句话,虽然这个原因很多,但是它的门只有一个,就是离开三界之门只有一道,就是我空之门。不管你贪爱财富产生的火,不管你贪爱情感、贪爱名声之火,反正你放弃主宰,这把火就会慢慢地消掉,这个业力就可以沉淀下来,带业往生。所以,虽然众难非一,但是唯有一门,解决之法都是一样的,这个就是佛法高明的地方。尽管各打各的妄想,但是出离之道,大家都修我空观就对了。